2021-03-20-亚特兰大枪击案:亚裔的愤怒之声如何改变美媒的报导风向?|国际|深度|端传媒 Initium Media

2021-03-20-亚特兰大枪击案:亚裔的愤怒之声如何改变美媒的报导风向?|国际|深度|端传媒 Initium Media


亚特兰大枪击案:亚裔的愤怒之声如何改变美媒的报导风向?

让遇害者在美国历史上产生长久的回响

2021年3月17日华盛顿,群众参加了守夜活动,回应亚特兰大按摩院枪击案。

摄:Alex Wong/Getty Images

“警方表示,枪杀行为有可能不是出于种族动机。”在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次日,美国警方对外更新案情之后,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推送了此条新闻。在这些媒报导的内文里,引述了警方及嫌疑人的说辞,即以“性瘾”(sex addiction)、“消除诱惑”(eliminate temptation)解释作案初衷,将枪杀一事称作是嫌疑人“非常糟糕的一天”。一时间,美国主流媒体成为美国亚裔群体挞伐的对象。

“一旦涉及性,种族主义便不是问题。我今天看到所有的报导都是这个调调。”作家、时政漫画家 Eli Valley在推特上说 。“现在我知道了,如果incel culture(常指极度渴望伴侣而不得)和Asian fetish(对亚裔的迷恋)结合,我们就叫它‘非种族主义’(not racism)。”华裔媒体人 Tony Lin讽刺道

遇害的八人中有六人为亚裔女性,三处枪击地点均为亚裔人士经营的按摩店。因为警方迟迟未披露完整的遇害者信息,美国媒体起初鲜少报道遇害者故事,而是大幅描绘嫌疑人罗伯特·亚伦·朗的背景,指其“对宗教虔诚”,“热爱上帝和枪枝”,“现在的行为与高中时的安静、沈稳反差极大”。美国右翼媒体则在报导中淡化种族色彩,暗示此事是孤例,并暗讽左派媒体故意扩大事端,挑起族群矛盾。

过往在“Black Lives Matter”等种族问题方面积极发声的美国媒体遇到亚裔议题,是否有避重就轻之嫌?亚裔族群及支持亚裔平权的人们如何发出声音、争取关注?本文为亚特兰大枪击案之后的媒体与网络舆论梳理。

2021年3月17日,美国亚特兰大爆发重大连续枪击案现场。 摄:Chris Aluka Berry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按摩院与性

枪击案发生次日,福克斯新闻(Fox News) 发文援引 警方的陈述,“枪手声称他的袭击并非出于种族动机,他将按摩院看作一个令他喂饱‘诱惑’的地方,而他想要去消除这种诱惑。”

许多保守派媒体,例如 The Daily Wire ,都大幅援引了同样的陈述,并称亚裔仇恨犯罪激增并非事实。极右翼网站 Breitbart 在一篇文章中称,嫌疑人之所以选择按摩店,是因为性瘾成性,暗示按摩店提供性服务,并称嫌疑人枪杀的八人中还有两人是白人,因此不完全是针对亚裔。

同时,立场中立的媒体 《今日美国》(USA Today) 在报导中指出,三间按摩院均在情色评分网站Rubmaps有评分,营业性质可疑。同一天, NBC记者 援引亚特兰大市长凯莎·兰斯·博敦斯(Keisha lance Bottoms),称这些商家是合法运营,没有提供非法性服务。

“阅读这些新闻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厌恶感。”华裔作家C Pam Zhang在 其社交媒体平台 表示,1875年《佩吉法案》(The Page Act of 2875)拒绝中国女性入境,并将其污名化为“妓女”。自那时起,“亚裔女性就一直生活在堂而皇之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交织之下”。

许多亚裔人士都为媒体将按摩院与性强行联想表示不满。作家、音乐家Christine Liwag Dixon在其推特上指出对亚裔女性的“超级性欲化”(hypersexualization)和物化,是导致其成为暴力受害者的主因。

“我是一个亚裔,我是一个女人。我不是罪恶,我也不是诱惑。不是我邪恶才导致你犯罪。并且,我不是也绝不会被你‘消除’(eliminate)”。《纽约客》(New Yorker)的华裔记者樊嘉扬(Jiayang Fan) 在其推特上写到 ,获得5600个赞。她同时在 《纽约客》发表文章 《亚特兰大枪击和对亚裔女性的非人化》,痛陈身为亚裔美国人,遭遇美国式的种族仇恨,但还要边缘化,成为病毒的替罪羊,成为无抵抗之力的受害者,排除在美国人的界定之外。

在美国从事种族和社会文化研究的学者和撰稿人亦开始在主流媒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授珍妮弗·何(Jennifer Ho)和拜欧拉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岚芝(Nancy Wang Yuen),分别投书 CNN 上和 NBC ,均指出亚裔女性背负著种族歧视和厌女主义的双重枷锁,并处于非白非黑的族群夹缝中,缺乏自己的声音。MSNBC的专栏作家 Hayes Brown指出 枪杀案凸显了困扰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厌女”和“枪支管制松懈”的三重弊病,而嫌疑人以“性瘾”为借口是转移视线。

2021年3月17日,美国亚特兰大枪击案后,有人在事发现场献花悼念。摄:Elijah Nouvelage/Getty Images

请叫我姓名

3月18日,《今日美国》(USA Today)的 另一篇报导 在亚裔群体引发争议。这篇报导描述了遇害者之一、华裔女性Tan Xiaojie(谭小洁,音译)的生平。“90%的引语都来自Tan的白人前夫、白人前夫的朋友和一个白人客户。他们讲述了她的故事。”华裔媒体人Isabelle Niu 指出 文章缺少亚裔视角,“并且,文章中说她的老家南宁在越南边界。这有225公里之远。你会说西雅图在加拿大边界吗?”她批评这篇报导缺少亚洲的地理常识。

Isabelle Niu同时指出,直到枪击案发生的第三天,还有许多英文媒体将遇害者的名字拼错,有时甚至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不同的错误拼写,包括福布斯(Forbes)、人物(People)等主流媒体。

“你们早晚有一天要念出八位受害者的名字。CNN、MSNBC,请你们花几分钟,稍微努力一下,保证你们的发音是准确的。这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你们不这样做,会很伤人。请求你们。”在加州经营韩国咖啡店并在TikTok上拥有两百万粉丝的网络名人Nick Cho 在推特上说 ,他同时点名了CBS、NBC等其他主流媒体。长久以来,英文媒体都很少能够将亚裔姓名准确发音。

纽约的亚裔媒体人Wilfred Chan则 呼吁 ,美国新闻编辑室应该支持亚裔记者,支持那些了解白人至上主义历史、美国在亚洲的战争历史的记者,支持那些不只是充当警方速记员的记者。

亚特兰大当地的韩文媒体 Hi Good Day 较早披露了嫌疑人可能是种族主义者的证据:现场有白人男性高喊“我要杀死所有亚裔”,这家媒体并发现嫌疑人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白人男性要和中国搏斗”等字眼。 北美最大的华文侨报 《世界日报》 、华文网媒 纽约华人信息网 、论坛 一亩三分地 等,亦在追踪案件进展,介绍当地的人口结构和生活样貌,增补当地及其他城市的华人居民、社团和亚裔议员等人的视角,整合抗争信息与资源,更贴合华文读者的需求。

许多亚裔控诉美国主流媒体在报导亚裔议题的角度单一、冷漠,甚至助长了社会偏见。在亚特兰大枪击案发生之前数周,美国政治媒体Axios的记者Bethany Allen-Ebrahimian曾报导仇视亚裔现象, 原文称 “中美关系的紧张,和对中国间谍行为的恐惧令仇视亚裔的现象进一步恶化”。“你是认真的吗?(亚裔)老人在街上被推倒,是因为人们害怕他们是间谍?”拥有众多粉丝的华裔科技从业者Rui Ma 在推特上 大骂。最终,记者 在推特上道歉 ,承认自己的表述引来误解,并修改了原文报导。

在枪击案发生的同一天,《纽约时报》 刊文报导 中国疫苗进展,标题称“最新的中国疫苗是由仓鼠卵巢做成”,引起轩然大波。生物学家Sandra Steingraber指出,自1957年起,美国波士顿的实验室就已经开始以仓鼠卵巢细胞制作疫苗了,是目前世界通用的手段,“请不要暗示中国人拿动物做一些奇怪的事”。后来,《纽约时报》 撤换了该标题 ,并修改内文,但并未修改相关推特,相关内容依然在英文社交媒体上大量流传,被网友痛陈“制造对中国人奇怪残忍的想像”,“暗示中国政权之下科研机构无视伦理”以及对“中国的他者化”,“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对华裔乃至亚裔的偏见”。

2021年3月17日,国亚特兰大爆发重大连续枪击案,白人枪手连续袭击了3家“亚洲按摩店”,并在3小时先后开火造成8人死亡后,华盛顿有“停止仇视亚裔”示威。 摄:Alex Wong/Getty Images

华裔的分裂

身为亚裔、华裔,该如何应对不断恶化的环境?端传媒连续几日追踪微信、Clubhouse和Reddit的群组讨论,观察到北美华裔对此问题的看法也相当两极。一部分人不愿承认、甚至直接否认枪击案涉及种族议题,不希望将事件政治化。他们中一些人觉得,若事件定性为“种族仇恨犯罪”,那么中国政府会以此为借口,污名化美国社会和政府,不如就此采信嫌犯“性瘾”之说,还有人强调遇害者从事的按摩行业“不够清白”,甚至 上升到国民劣根性问题 。另有保守派人士认为嫌犯不代表白人群体,不认为单一事件可归纳为对亚裔的群体性犯罪,亦不该将错误归结到前任总统特朗普的身上。

另一部分人认为,种族仇恨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他们认为,“模范少数族裔的迷思”(model minority myth)固化了亚裔形象,长久以来,亚裔似乎被认为只应该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好的经济地位,无需参与政治。同时,自特朗普和保守派政客散播“武汉病毒”、“中国病毒”和“Kung Flu”等言论以来,他们认为美国社会对华裔和亚裔的敌视情绪猛增,对警方和媒体避开“种族”的定性表示不满,并认为若该事件发生在非裔或拉丁裔身上,社会反应肯定大有不同。

关于扭转种族歧视的方式,有人认为亚裔内部首先要团结,放下自己政治身分、移民经历的差异,一同为自己的“亚裔”身分发声。也有人指出,要认识到种族和性别、阶级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提高对身分复杂性的敏锐度。他们认为,亚裔应该扭转“哑裔”的刻板印象,在任何感受到不适的时候都发出声音,譬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遭遇,支持和参与亚裔权益机构,向所在的学校或供职机构反应遭遇和诉求,为所在州的政策建言,培育下一代的身分意识。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亚裔内部,甚至华人内部,诉求都非常不同,道阻且长。

还有一些声音强调,需要将支持亚裔权益当作支持种族正义、社会公义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族群发声。相较而言,非裔、拉丁裔有丰富的争取权益经验,例如“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值得亚裔借鉴。同时,也有人流露出对美国社会割裂的失望,表示茫然无措。

与此同时,随著案件调查的不断推进,警方已经确认遇难者和幸存者的信息。遇害者生前的人生片段也陆续被曝光。其中, 《亚特兰大宪法报》 用几段话简短访问了遇害者之一Hyeon Jeong Park(朴贤静,音译)儿子Randy Park(朴兰迪,音译)的访问,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朴贤静去世后,朴兰迪与弟弟相依为命,正在用GoFundMe筹款,希望能在月底搬到更便宜的住处,以节省开支。而华裔遇害者Xiaojie Tan(谭小洁,音译)则在50岁生日的前一天遭到射杀,她的独生女原本要为母亲庆生,没想到竟改成了筹备葬礼。

这个周末,亚特兰大、纽约、波士顿、旧金山、西雅图等地将举行以“反对仇恨亚裔”为主题的游行活动。亚裔活动人士,也在争取其他族裔、高校、公司和参众议员关注亚裔处境,并整理和分享信息和资源,搭建社交媒体平台,推动“#StopAsianHate”等话题标签,相互协助,共同发声。

3月19日下午,美国杜克大学的华裔学者周成荫(Eileen Cheng-yin Chow)参加线上活动,“讲述亚洲女性在美国的那些没有被讲述的故事”,有许多观众参加。“让我们成为自己故事的最好讲述者”,周成荫说,当美国与白人至上主义搏斗的时候,让亚特兰大枪击事件“在美国历史上产生长久的回响”。

Report Page